注:文章约3500字,基本纯文字
写在前面
前段时间公司组织了一场培训,有关于项目管理的。收到培训的邮件发现还要周末加班去公司培训,当时心里是拒绝的,毕竟刚过完年,连续工作了6天了,周六还得早起带孩子去医院,周日还得早起,对于夜猫子简直是煎熬!然而培训才是“噩梦”的开始,培训的内容很好,然而对我而言最大的价值莫过于让我开始焦虑,焦虑自己能力方面的各种欠缺,焦虑以后的个人发展,焦虑是不是很快会被社会淘汰,后面这两周便启动了失眠模式。
之所以给“噩梦”二字加上引号,焦虑并非坏事,至少让我思考怎样才能进步。我开始看书,开始在下班的大巴车上听书,于是有了这篇文章,打算定期写一写最近看的一本书,说道说道,因为老师讲了,自己进步最快的办法就是给别人讲!开始打算一周一本书,发现实操起来有点费劲,当然不是因为看的慢,而是总有(tai)事(tan)情(wan),于是暂定两周一本书,也就是两周发一篇文章吧,欢迎监督。
作为第一篇,我决定暂时不写读书总结,回顾一下我的择业之路:当初为什么选择放弃做医生,为什么选择了做产品,失去了什么,得到了什么。因为正是当初放弃做医生的原因,或者说能力缺陷,才是现在读书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为什么放弃做医生
- 对专业的兴趣不够:这个问题追溯到高中时期,当时对学医没什么概念,之所以那么执着报北医,因为我需要个明确的目标,北医是众多亲人老师给的意见。就专业来讲,当时想可能跟生物差不多吧,然而当时要学的课程里,生物是我第二不喜欢的(第一是语文)。不过为了奖学金,先上了再说。上了发现,我真的很不喜欢,大二以后成绩一直都是第19名以后(我们班20人)。当然这其中有很多个人因素,没有足够的正向反馈,努力学习的劲头自然不足(What a good excuse)。
- 江湖:我情商太差,因此也不喜欢处理人际关系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,医院里的江湖之大,让我害怕。每天都要面对患者、家属;熟人以及熟人的熟人;过两年做了住院总,还有其他科的协调、医药/器械代表、同科室各组协调等都让我感到疲惫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每天早上上班,电梯里人挤人,为了避免我有时候会爬12层楼,只因为我真的很讨厌任何人多的场所。出门诊这种事情对我更是折磨了
- 做决定:我性格不好的一点,犹豫不决,当然做决定跟专业能力有关,然而医学从来就不是简单的专业的问题,做决定从来都不简单。
- 强迫症: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这么公开的场合暴露这一点,目前也不想过多解释(毕竟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羞耻感),只说明一点,这是经过临床诊断过的真的强迫症。严重影响睡眠,也就意味着值班对我来说太煎熬了。做了两年住院医,发现这个问题有逐渐加重的趋势,这一点我无法忍受。强迫症的病因,我认为就是想远离江湖,又不得不依赖于江湖这种矛盾所导致的的心理内部消耗。
- 其他:比如工作太累啊、不能准点下班啊、医疗大环境不好啊等等,这些只能说添油加醋,不是核心问题。这些我都能忍,人的幸福感其实来源于对比嘛,我周围的同事都是这样,那我并不会因为这些问题觉得不幸福。
为什么选择了做产品
决定了要走,那就干脆利索。然而发现选择去向是一个远比选择去或留复杂的问题。有时候一种病有很多种治疗方法,可能意味着没什么太好的治疗方法。选择职业,有很多种选择,但没有一个让我觉得我很喜欢,或者至少我没那么讨厌。
当时只知道自己对IT感兴趣,然而离医学十万八千里,这是列表的最后一个选项。我先去了辉瑞的MSL团队实习,这是一条发展不错的道路,然而实习了4个月,发现就算我干了,不会长久的(具体原因基本同上)。于是我去了一个牛逼的互联网公司---春雨医生。
去了春雨,领导将我安排到了运营团队,做过一丁点的运营,可能不到一个月的市场拓展,两三个月的医学支持,中途试图转产品失败。后来因为公司架构调整才幸运的分到了产品团队。
当时其实对产品经理没什么概念,之所以想做产品经理,单纯觉得“哇塞,产品经理好牛逼,画出这么好的原型图、牛逼的流程图”(too young, too naïve!)。虽然产品经理的工作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不太喜欢的工作,例如曾经面试的时候有个老产品劝我“你确定你可以跟一群人撕逼吗?”,不过这份工作也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我乐在其中啊(后来发现也没怎么撕过逼嘛),于是我成了现在的我---一个非常热爱技术的产品新手。
PS:后来离开北京到了深圳,进入了另一家牛逼的互联网公司---三代人科技,这段经历将来有时间展开讲。
得到了什么
-
幸福--感:这是最重要的,曾经每天上班,下了地铁心情就开始由晴转阴了,还不能表现的太明显。举个例子,某天我值班,心理时刻千万只草泥马奔腾的,有个家属过来咨询个事情,不是什么大事,我不耐烦的稍微解释了一下让她走了,过了一会觉得过意不去又去病人床边看了一下,后来家属说“这个大夫真好,老笑呵呵的”。我当时明明很不爽的好吧,哪里看出来我笑呵呵的了
-
时间:不用值班,不用做手术到很晚,有很充足的时间玩玩孩子啊、打打游戏啊、折腾折腾电脑啊、跟RD们学学写代码啊、开开车啊。当然互联网公司也有加班(大家应该不否认这点),但是只要不涉及团队协作的,我一般都正点下班玩一会再干嘛,反正我是夜猫子,晚上11点—2点才是我的活跃时间。当然可以随便睡懒觉也是一个很增强幸福感的收获啊(不过来深圳以后这点又被收回去了,因为家里离公司太远了),非常怀念春雨的弹性工作制!
失去了什么
- 稳定:当然做医生也会有各种不确定性,但是总的个人发展道路基本明确的,我再过两年就是现在厉害的师兄们,再过10年可能就能到达牛逼的老师们的水平,再过20年应该能升到副主任了吧(我们主任珠穆朗玛峰级别的的牛逼程度我是肯定达不到了)。当时觉得一眼望到老,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。然而现在觉得,这多么幸福。现在感觉迷茫,中国第一波产品经理离退休还远呢吧,职业发展之路也千差万别吧,我之后咋样,天知道啊!我有规划,那能怎么着,行业这么多变,天知道哪天产品经理这个行业会不会消失,现在AI这么牛逼,我相信将来肯定能取代产品经理的很多工作,需求、设计、分析,无非就是数据嘛。PS:关于这点,我相信很多人可能跟我持有不同观点,欢迎探讨。
- 一技之长:当时亲人老师建议学医,其中重要一点就是这技术是铁饭碗,现在回想一下,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啊。任何行业里,拥有一项获得门槛很高的能力都是立足之本。医学的学习成本很高,我学了8年的知识(虽然之前是学渣吧),现在剩下的真没多少了。而现在所需要的知识,对我个人来讲,门槛之高可能不亚于让一个普通人突然去学医吧。因为我严重偏科,有些东西真的不能理解,比如学了那么多年怎么写作文,至今不知道满分作文好在哪里……对应到工作中,一个简单的写需求文档,我觉得写得很清晰啊,所有人都说有问题(这一点现在有所改善了,我意识到了某些问题)。再比如,这篇文章,好挫……
- 名和利:要说我不在乎,谁信呐,我这么世俗一人。名:医生的社会地位自不必说,虽然中国医患环境恶劣,但人们至少从功利的角度还是很看重医生的。到公司呢,用一个师姐的话讲“感觉太乙方了”,而我是一个自尊心过度爆棚,自卑地有时候很defensive的人。利:当然医生们的收入在世界来讲算很低的,这很不公平。但至少我感觉的,我的同学、师兄弟的工资应该比我高(从买东西的肉疼程度来看)。
- 成就感/满足感:做医生的成就感是很强的,虽然治疗成功主要归因于老师们、师兄们的决策以及手术水平,但小住院医每天也能收到很多“谢谢医生”啊,即便有很多套路,套路多了也能轰炸出很强的成就感的。
What now?
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,我依然会选择离开,虽然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要多。因为根据木桶效应,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决定于他的短板,而我的短板现在太多了,沟通(准确来讲并不是沟通能力,而是沟通所带来的压力)自我感觉应该是最大的短板了,明显感觉处处被自己掣肘,退,已无路可退了。
So, what now? 每个人曾经都是骄傲的,认为自己将会主宰世界,至少影响世界。我在择业的过程中,试图挑选一个能够避开短板的职业,验证了“世界上没有适合你的工作”这个真理,只能人去适应工作。我也曾想,我甘心做一个平(lu)平(lu)淡(wu)淡(wei),能够赚钱养家就OK的人,至少在家里我才真正重要。So young, so naïve! 8年了,这才真正踏入社会,转行跨越还这么大,不提升自己,马上被大把大把90后00后的小鲜肉分分钟替代啊,这是生存需要啊!不提升自己,与老婆的提升速度不同步了,分分钟感情破裂啊,这是家庭需要啊!更深层次讲,我这么忧郁一人,没有一个值得骄傲的能力,将来一定抑郁症啊,这是自我和解的需要啊!
So, 最后我想说,如果真有想转行的同学、师弟师妹们,想想清楚,从零开始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(可能是我以前太天真了),回想起曾经在辉瑞、春雨面试我的大佬们,每个人都劝我别来,你们都是好人,你们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面试官了!
最最后我想说,按计划至少每两周一篇笔记/心得/总结,欢迎监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