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宁:产品思维30讲

小龙 2018年04月01日 1,473次浏览
  • 重要性排序:

    • 确定性

    • 依赖

    • 点线面体

    • 不确定性

  • 马云的组织观

    • 三级组织:共同规则。公司职员、学生

    • 二级组织:共同利益。老板和员工、老板和股东

    • 一级组织:共同信仰

    • 顶级组织:至情至性

  • 产品能力就是训练一个人:判断信息,抓住要点,整合有限的资源,把自己的价值打包成一个产品向世界交付,并且获得回报。

  • 做一个产品人,我们只认一条 “用户驱动”

  • 人和产品的五个层次

    • 感知层

    • 角色框架层

    • 资源结构层:财富、人脉、精神资源

    • 能力圈

    • 存在感的定义:存在感之于人就好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,是触发情绪和推动行动的开关,如果一个人的存在感满足了,其实他的能力圈就不会再扩充了

      • 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适配另一个人的成熟产品,你需要看到的是一个人能够持续让自己变化的内在的动力。

      • 然后在漫长的不确定的未来里,明确你们两个人是不是能够一起拥抱不确定,拥抱变化,在变化中变得成熟,彼此适配。

 

  • 同理心

    • 两种基本情绪

      • 满足(敏感、不能忍、动手优化的能力)

        • 愉悦、爽(爽的感觉就是满足的需求一直被压制,然后突然被满足了,久旱逢甘霖)

        • 不爽、生气、烦躁、痛苦、厌倦、悲伤、烦恼、茫然

      • 边界被侵犯(恐惧是动力,是痛点,直面恐惧)

        • 愤怒

        • 恐惧

        • 焦虑

    • 用户调研:用户的角色化,难以说出真实的需求

    • 销售:打破防御,产品:不让用户启动防御,不让用户思考,启动意识(意识即防御)

    • 产品是被动的艺术:迎合用户潜意识下的选择(潜意识:童年、重复)

    • 集体人格:角色说明书,就是反人性的,

      • 训练集体人格

        • 确定目标

        • 建立恐惧的边界

        • 放入清晰的标的

        • 给予红利

        • 不断重复

      • 教育是反人性的

      • 产品经理应该看穿人的角色,看到人的自然需求(比如母亲这个角色),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,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、沟通、交互,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

    • 自我的人更适合做产品,因为创造力是自我的延伸,而控制力是自律的延伸

      • 自我的人长期关注自己,必然自私,靠愉悦驱动,体察用户的自我

      • 自律的人长期关注边界和规则,靠恐惧驱动

 

 

  • 点线面体

    • 杀毒软件的360面压倒传统的杀毒软件的战争

    • 悲催的人生

      • 悲催的人生,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,做一个勤奋的点。

      • 更悲催的人生,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,做一个勤奋的点,你每天都在想着未来,但其实这个面正在下沉。

      • 最悲催的人生,就是在一个看上去常态的面上,做一个勤奋的点,其实这个面附着的经济体正在下沉。

    • 好的产品:不要过度关注于点,关注线面体的力量

      • 从你能做到的、能稳定提供的那个“点”开始。

      • 不要憋大招,自古长考出臭棋。

      • 如果是需要卯足了劲跳起来才能够得到的一个“点”,其实很难持久。

    • 几种点

      • 痛点是恐惧

      • 爽点是即时满足

      • 痒点:满足虚拟的自我:网红们,你卖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,它要满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

    • 两种用户画像:

      • 羊与草地

        • 第一只羊要过得好,玩的开心

        • 头羊

      • 大明(百度)、笨笨(淘宝)、小闲(腾讯)

    • 场景:重点是情绪的触发(春节的大场景)

      • 场:时间和空间的概念

      • 景:情景和互动,情绪的触发、裹挟用户的意见

    • 做产品时问自己七个问题

      • 解决了什么问题?痛点、痒点、爽点

      • 为谁解决这个问题?用户画像

      • 多少人需要?市场规模

      • 目前怎么解决的?竞争分析

      • 我的方案为什么能成?竞争力:点线面体,谁来赋能

      • 什么场景?情绪触发是关键

      • 当用户遇到问题时,他会想到哪个名字?

 

 

  • 系统能力(做产品是建设一套系统能力,提供并保障确定性,而效率则是这个系统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)

    • 整体流程,系统效率(小米的一款产品战略和快速小米小店)

    • 确定性:用户体验重点

      • 做一个产品,就是我要做一个东西,让它成为某些人生活中、工作中可以确定性依赖的存在。

      • 看一个人,则是我知道对方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存在,我是不是认同他想要的存在感。并且站在这个人的立场,接纳这个人的瑕疵,帮助他,成就他。

 

 

  • 迭代:好的产品经理的第一个版本:我只要做强哪个点,用户就必然买账,核心功能最重要,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功能都做好再放出来

  • 圈层壁垒:微信红包的458万就是中国的互联网用户

  • 领导力的核心,甄别关键任务-穿越生死线

    • 普通员工,明确知晓常见风险。 比如,别靠近水,游泳有风险。

    • 项目经理,具备风险规避意识。
      比如,安排活动路线的时候,有危险的地方就放弃、绕过。小蓝车估值十亿,一瞬间消失了,这叫不具备风险规避意识。

    • 总监,有风控能力。 我有风险规避意识,明确知道长线风险。避不过的时候,
      我知道应该怎么组织大家,以及做好突发事件的预案。

    • 总经理,能操作有风险的执行。 常规水域安全但竞争激烈,僧多粥少。有个地方鱼很多,但是要穿过一片风高浪大的地方,我有本事跨越大海,带你们去资源丰盛的地方打大鱼。

 

  • 常言道:富贵险中求。平平安安,顺顺当当的地方,一定早有人来到这里,趟平所有的坑,控制了核心资源,并定下了有利于他自己的规则。

  • 平原地带的竞争,一定是体量大的赢,先到的赢,不要命的赢。

  • 所以,如果你来得晚、体量小、还怕死,就踏踏实实地按照项目管理的方法做项目。知足常乐、自求多福,也是一种人生的选择。

 

  • 傅盛的金山传奇

    • 第一步:守住根基-安全

    • 第二步:砍产品:All in one

    • 第三步:看组织结构:扁平化

    • 第四步:做个野蛮人

    • 第五步:借势:3Q大战,二选一以外的第三者

 

 

  • 用户体验

    • 用户体验的五个层次

      • 感知层

      • 角色框架层:百度搜快递第二个动作就得到想要的信息,Yahoo的搜索内容太大,一页展示的内容少

      • 资源:早期中国互联网竞争,百度创造贴吧内容资源。移动时代,微信的内容资源

      • 能力层:google强大的能力层

      • 战略层

 

  • 用户体验地图(为了避免管理员视角,从用户的角度看),用户故事比数据重要,一个好的产品从一个好故事开始

    1. 一个完整的人物角色

    2. 清晰描述用户的目标和预期

    3. 服务触点:用户从接触你的服务,到实现他的目标之间,会跟你在产品上有哪些接触,你需要在这些地方服务用户。

    4. 用户使用路径: 使用路径与服务触点的关系是什么?用户在宜家逛的过程是使用路径;在宜家里向工作人员咨询,到盒子前拿免费的资料是服务触点

    5. 用户情绪曲线: 场景是要触发情绪的。在整个过程中,用户的情绪是如何变化的

 

  • 服务蓝图(从管理者角度看,配置框架和资源)

    • 一眼:第一时间让用户“一眼”看到自己的目标

    • 一条路:让用户有一个清晰的路径来使用服务

    • 三点:峰值、终值、忍耐底线(峰终定律,亚朵和宜家)

 

  • 成瘾机制

    • 人会上瘾,对确定性满足感的依赖

    • 上瘾机制就是对用户的激励机制的设计(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)

 

  • 名字与口碑

    • 名字是召唤世界的咒语

    • 口碑就是把事情做过头

 

  • 创新模式

    • 增量竞争:打破原有的平衡

    • 用户价值公式=(新体验-旧体验)-替换成本

    • 交叉视角看待创新:未来已来,只是分布不均匀

    • 互联网商业的三要素:产品、流量和转化率,实体行业加上空间

    • 新要素:

      • 第一种,在现有体验的基础上,运用最新科技等新要素,提升用户体验,或者改变成本结构。

      • 第二种,用整个社会经济升级、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其他领域新要素,变革内在的商业逻辑。也许用户的前端体验,依然是那个产品、那个服务,但公司背后的商业运作,已经成为了完全不同的新物种

    • 三级火箭:

      • 第一级:头部流量

      • 第二级:沉淀某类用户的商业场景

      • 第三级:完成商业闭环

 

  • 玩火箭的必要条件

    • 高频推低频,每一级的流量都要比上一级要小,一级比一级低频

    • 第一级铺开后,要快速展开一个能沉淀用户的商业场景

    • 操盘三级火箭的人,一定是个势能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人

    • 一定是个狠人,抢流量

  • 价值网

    • 客户

    • 对手

    • 投资人

 

  • 总结

    • 中观:套路,用户画像、痛点和痒点、整体流程图、用户体验地图和服务蓝图

    • 微观:微观体感,长时间建立微观的不同和差异

    • 宏观:点线面体、创新模式等等